近日,江西飞行学院获颁中国民航局CCAR-141部民用航空驾驶员学校合格证(整体课程训练),这是江西省历史上首次获得该项资质,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长江以南第一所、全国少数几所具备“学历+执照”一体化全过程培养飞行员资质和能力的高校,标志着学校在构建航空飞行人才全过程培养生态中实现重大突破,也意味着学校朝着建成具有鲜明航空飞行和通航服务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江西飞行学院自筹建以来,始终锚定“1269”行动计划、助力江西航空强省战略,统筹推进行业资质、师资团队、学科专业、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航空飞行和通航服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全层次获批关键资质
民航行业资质是航空飞行类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航空飞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江西飞行学院以获批航空飞行和通航服务人才培养领域关键资质为载体,整合各方面资源、集成关键要素,强化办学能力建设,学校从成功筹办校属赣江通航公司,到申报获批CCAR-91部商业非运输航空运营人运行合格证;从获批CCAR-141部模块课程训练资质,到获批CCAR-141部整体课程训练资质……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蹄疾步稳,走得自信坚定。

【CCAR-141部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证(整体课程训练)/(模块课程训练)】
此次学校获批CCAR-141部整体课程训练资质后,学校已构建起“全系列、全链条”的培训课程体系,既涵盖全部模块课程大纲,又新增整体课程大纲,成为华东局辖区内课程体系最全面的学校,为CCAR-121部运输航空公司定向培养专业航空飞行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证/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涡轮飞机(TA)和活塞飞机(PA)培训许可证)

(CCAR-91部商业非运输航空运营人运行合格证)
据悉,今年8月,经中国民航局审批,学校获得CCAR-147部培训资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涡轮飞机(TA)和活塞飞机(PA)培训许可证,正式列入民航局官方认可的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机构名录,成为江西省内获民航局批准的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类别最全的单位。学校航空维修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经学校全过程培训,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器维修技术等航空飞行类专业学生可获得相关证书,这类学生毕业就业率可确保在95%以上,薪资待遇也能比未取证学生高出很大一截。
全维度配备优质师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水平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办学的关键要素。学校围绕做大做优航空飞行类师资队伍目标,通过“招、引、调、转”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多来,学校从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航空飞行类博士近30名,并与20余名博士达成引进意向。从中国民航大学等单位,特聘民航领域顶级专家、银龄教授7名。争取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兄弟院校大力支持,调入一批“80后博士”教授和教学科研团队。着眼建立多元化应用型师资培养体系,先后选派40余名教师赴民航部门、航空院校和企业进修培训和实训实践。体现航空飞行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学校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航空飞行类师资占比已超过60%,自设立以来,学校对于人才引进力度之大,人数之多,在学校办学历史上前所未有。下一步,学校将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航空飞行师资队伍。
全链条打造专业集群
学科专业是办学治校的核心支柱,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学校紧扣区域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加强专业学科发展顶层设计,学校航空飞行类专业主体地位日益彰显。


去年,在首批设置5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学校成功获批飞行技术专业和民航招飞资质,与东方航空联合开展飞行技术专业招生,成为专业获批到开展招飞历时最快院校之一。学校完成学士单位授权和首批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聚焦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广泛整合资源,学校成功获批江西省教育厅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2025年新增飞行器适航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10个本科专业,为全省本科院校之最,飞出了专业发展“江飞速度”。学校教务处负责人透露,2025年新申报的飞行器动力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航空运动、应用气象学、城市空中交通规划与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正在公示,有望在2026年开始招生,体现航空飞行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正加快构建,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下一步,学校将紧盯国家及江西省“十五五”规划目标,以学科为龙头,逐步建设航空机电、航空电子信息、空中交通、低空经济管理等四大专业群,推动“课程—专业—专业群—学科”一体化建设,推动本科专业数量稳步扩容、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打造航空飞行特色鲜明、校政企协同联动的学科专业集群。
全方位服务社会发展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航空+”与“飞行+”协同赋能,在航空护林、航空气象、应急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深化校地企合作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闯出一条行业特色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新路。






学校充分发挥航空飞行特色资源优势,围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主动作为、担当善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学校被授予“江西省消防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单位”,推动无人机技术在应急救援、消防救灾等场景的创新应用与标准建设,为全国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提供“江西方案”。与东航、洪都商飞、江西航空等省内外40余家航空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承接赣西片区森林防火巡护与吉安市通航公共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全省森林巡护飞行200余架次、180小时,为生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学校还与南昌高新区战略合作,协办南昌飞行大会;联合南大一附院共建航空医疗培训基地,并承办江西省首届军事人才需求对接观摩活动,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力。
全要素保障飞行训练
航空飞行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条件保障要求。为满足“飞机安全能飞、空域按需可用、机场高效协同”飞行训练和实践要求,学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飞行训练保障体系。

学校拥有民航江西辖区内最大规模的通航机队。现运营初级和中级训练飞机16架,同国内主流141航校在用机型相比,这些航空器属于高水准豪华版配置。全部机型配有各类导航设备,其中1架钻石DA-42NG 增配了多普勒气象雷达、除防冰系统等装备,增加了复杂气象条件飞行安全保障。


学校建设了一支专业实力强劲的飞行教学、管理和运行保障团队。飞行教学团队成员来自国内主流141航校,其中,局方在聘飞行检查委任代表2人,拥有航空器驾驶员私照、商照、飞行教员等级实践考试及飞行检查资质。运行保障团队骨干均为民航资深技术人员,曾任职于大型民航空管单位和145部民航维修单位。
学校桐坪机场顺利获批A类通航机场使用许可证,也是全国第二所拥有自主机场的高校。学校已成功获批飞行空域4200平方公里和专属航线6条,是华东地区空域最大的通航单位,为航空飞行人才训练提供了可靠保障。
据悉:《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3日第11版以“江西飞行学院多维构建航空飞行人才全过程培养生态”为题对我校进行报道,链接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11/13/node_144750.htm。